刘献君
(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,湖北武汉430074)
摘 要:各高校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,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,应高度重视和正确认识办学特色。任何学校的办学特色,都应体现独到的教育理念、学校成员认同的规章制度、独特的优良传统和校风、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效果四个方面的内涵。将办学成绩、学校共性、学校定位和特质、特点当成办学特色,是当前认识和总结办学特色时容易出现的偏差。
关键词:本科教学评估;办学特色
中图分类号:G640;G649.21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1000-4203(2005)06—0040—04
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,设立了一个“特色项目”,并明确规定,评估结论为优秀的学校必须“特色鲜朋”,良好的学校必须有特色项目,从而推动了各个学校认识、总结自己的办学特色。这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工作,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。
但各个学校在总结办学特色的过程中,由于对特色的认识不一,对办学特色的内涵把握不一,因而概括出来的办学特色,有的比较准确,有的离特色的要求相去甚远。本文针对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如何认识、总结办学特色问题,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。
一、怎样认识特色
在认识办学特色时,有人仅仅将办学特色当作工具理性与生存战略来对待;有人认为“特色是落后的代名词”,二三流的大学才会去考虑特色。这些认识都没有将办学特色当作价值理性和发展战略来对待。特色是一个事物特殊的质量和品质,它有如下几个特点。
1,特色是事物的内在价值。
张岱年先生指出:“价值可以说具有两重含义,亦即具有两个不同的层次。价值的基本的含义是能够满足一定的需要,这是功能价值,价值的更深一层含义是其本身具有优异的特性,这是内在价值。”[1]由此可见,优异的特性即特色,是一个事物的内在价值。
2.特色是一个事物存在的依据和标志。
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,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。人的基本结构、样式都是相同的,人们之所以能将一个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,就在于这个人的特色。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区分,也在于其特色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,亦即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,指的是共性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,没有个性也就无所谓共性。可见,特色是一个特定事物存在的依据和标志。
3.特色就是水平。
特性与共性密切相关,特性改变共性,共性的丰富性取决于特性的多少。特色是一个事物的优势所在,有了优势,才谈得上水平,因此特色就是水平。
办学特色是指“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沉形成的本校特有的,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。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,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,效果显著。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,得到公认”。[2]办学特色最显著的特点,一是独特性,本校特有的,二是优质性,优于其他学校的;三是稳定性,长期起作用并得到社会公认的。办学特色体现在方方面面,例如,总体上的治学方略、办学理念、办学思路;教育上的特色,如教育模式、人才特色;教学上的特色,如课程体系、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大问题,教学管理上的特色,如科学、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、运行机制等。所谓“特色鲜明”,是指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具有较高的区分度。
二、办学特色的基本内涵
任何一种办学特色,不管如何进行总结、概括,都应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内涵。
1.独到的教育理念
独到的教育理念,是办学特色的灵魂。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的结晶,是一所大学中相对最稳定的因素之一,决定大学的发展方向。“就中国的当代大学而言,如果说已形成自己的鲜明办学特色的大学还不多,那么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统一,从而导致缺乏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。”[3]国外一些著名大学之所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,首先是因为这些大学具有独到的办学理念。例如,牛津大学“求实、辩证和以人为本”的教育理念,奠定了牛津大学办学特色的基础。麻省理工学院“理工与人文相通,博学与专精兼顾,教学与实践并重”的教育理念,是其办学特色形成的依据。斯坦福大学“实用教育”的理念,影响着斯坦福大学的发展,决定着斯坦福研究园区和硅谷的成功。因此,总结办学特色,首先要考虑办学理念。
2.学校成员认同的规章制度
学校成员认同的规章制度,是形成办学特色的保障。办学特色形成的过程是顺应时代发展,不断创新的过程。学校改革发展的实现,要以制度创新采作保障。制度具有规制性,它告诉人们能够干什么,不能干什么,给人们的行为规定了边界,正因为如此,制度可以使人们的行为达到预期的结果。因此,要形成办学特色,不仅要进行制度创新,而且要使这些制度为学校成员所认同,成为所有学校成员的行为习惯。例如,19世纪初的柏林大学,为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,形成了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的实验室制度,以研究高深课题为中心的研讨班制度。纵观我国凡具有办学特色的大学,都是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保障的。
3.独特的优良传统和校风
独特的优良传统、校风是办学特色的标识。办学特色不是短时期能形成的,而是办学历史的沉淀,是学校传统和风格的长期积累,具有稳定性。在独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,在创建特色的办学过程中,必然形成自己独特的优良传统和校风。例如,北京大学提倡“兼容并包”,有“民主、自由”之风;清华大学提倡“厚德载物”,有“严谨、认真”之风;南开大学提倡“允公允能”,有“开拓、活泼”之风等等,都是这些学校办学特色的标识。
4,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效果
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效果,是办学特色的体现。办学特色的价值,取决于其对科学发展、经济发展、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被社会广泛认同的实际贡献。对社会的贡献越大,办学特色的价值越大,特色也愈鲜明。办学的社会影响和效果,突出体现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上。从一定意义上说,“一所大学的优势学科所在,也就是这所大学的特色所在,大学根据自己的独特优势发展某些重点学科,使之成为优势学科,并率先在自己的优势学科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,是大学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切入点”[4]。同时,人才培养质量十分重要,毕业生是否有特色,是否在社会上有优势,能否为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,亦是办学特色十分重要的体现。
笔者对近几年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近 100所学校总结出来的办学特色进行了一次分析,认为以下一些“办学特色”大体涵盖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。
在办学方略方面,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,他们概括的办学特色是:“秉承百年办学传统,植根浙江人文文化,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专业人才为目标,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、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、设立学生科研基金、设立创新学分、建立校外创业基地等多种途径,不断更新教育理念,加强学科专业建设,改革人才培养模式,营造创新创业氛围,培养了一批创业人才,为地方经济特别是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‘求知求实、创新创业,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’的鲜明的办学特色。”
在办学理念方面,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,他们概括的办学特色是;“融合江苏人文底蕴,秉承百年师范传统,坚持奋发进取,开拓创新,铸就了以‘厚生’为主体的南师精神。”
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,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,他们概括的办学特色是:“建立教育发展服务区,建设教师发展学校,开通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‘直通车’,以推动教师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发展良性互动。”
在教学管理方面,以上海大学为例,他们概括的办学特色是:“长期坚持以‘三制’(学分制、选课制、短学期制)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,创造性地实施了基于学生社区管理的‘三自’学生管理体制,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个性发展空间。”
还有一些总结得很好的办学特色,在此不一一列举。
三、总结办学特色中易出现
的几个问题
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,笔者发现,对办学特色的总结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。
1.把办学成绩当成办学特色。
每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会取得一些成绩,都会有所发展。总结办学特色,应该从取得的办学成绩人手,但不能停留在办学成绩上。把办学成绩当作办学特色,是在总结办学特色过程中首先容易出现的问题。例如,某大学把自己的办学特色概括为: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,在教学管理、师资队伍建设、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制度创新,激发了师生投入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,在招生规模连年增长的情况下,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,初步实现了‘质量双赢’。”这主要是办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,而非办学特色。
2.把学校共性当成办学特色。
个性寓于共性之中,抛开共性追求个性是不可能的。总结办学特色,不能离开高等教育的共性,不能违背高等教育的共同规律,但不应将共性当特色。在总结办学特色的过程中,把共性当特色是又一比较突出的问题。例如,某所大学将自己的办学特色概括为:“树立全面‘育人’理想,采取有效措施,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。”这是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努力去做的。
3.把学校定位当成办学特色。
准确定位是办好任何一所学校的前提和基础。总结办学特色,离不开学校定位。但学校定位不等于办学特色。在总结办学特色中,把学校定位当作办学特色,是又一容易产生的问题。例如,有几所学校将自己的办学特色概括为:“准确定位,培养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”;“培育服务于某某行业的应用型人才”;“立足什么,服务什么,为地方经济服务”。这些都是学校定位,而不是办学特色。
4.把特质、特点当成特色。
特色是由特质、特点发展而来的。特质是指灵感,新鲜的点子、设想,是特色的胚芽状态。特点是特质发展为特色的过渡阶段,突出“点”,是相对独立的某一点,具有显在性。我们不能把特质、特点当特色。例如,一所学校将自己的办学特色概括为:“创建新校园,给每个教授一间工作室,副教授二人一间工作室……”这只能说是特质、特点,而不能称之为
特色。
当然,在总结办学特色中,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,此不赘述。
总之,“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无穷无尽的色彩。”[5]在多样化的开放世界,各高校必须选择特色,设计特色,创造特色,保持特色,强化特色,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。
参考文献:
[1] 张岱年.论价值与价值观口).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报,1996,(6).
[2] 教育部办公厅.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(试行)(教高厅[2004]21号)[Z].
[3][4] 办学特色:大学的必然选择[J]。中国教育报,2003— 07-27(4).
[5]马克思恩格斯全集(第1卷)[C].北京:人民出版社, 1956.7.
《高等教育研究》2005/6
教育》2005/20